先說說:板式換熱器的整體結構板式換熱器的結構比較簡單,它由板片、密封墊片、固定壓緊板、活動壓緊板、壓緊螺柱和螺母、上下導桿、前支柱等零部件所組成。其零部件之少,通用性之高,是任何換熱器所不能比擬的。
板式換熱器的板片為傳熱元件,墊片為密封元件,墊片粘貼在板片的墊片槽內。粘貼好墊片的板片,按一定的順序置于固定壓緊板和活動壓緊板之間,用壓緊螺柱將固定壓緊板、板片和活動壓緊板夾緊。壓緊板、導桿、壓緊裝置、前支柱統(tǒng)稱為板式換熱器的框架。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所有板片,稱為板束。在壓緊之后,相鄰板片的觸點相互接觸,使板片間保持一定的間隙,形成流體的通道。換熱介質從固定壓緊板、活動壓緊板上的接管中出入,并相間的進入板片之間的流體通道,進行換熱。
板式換熱器由于框架構造不同而有多種形式,最普通的是框架夾板夾緊式。這種結構中,活動壓緊板和前支柱之間保留了一段自由空間,拆卸清洗時,將活動壓緊板推向前支柱,然后松開板束,就有了清洗空間,可以對拆片逐張進行清洗或檢查。這一空間也是拆裝板片所必需的。拆裝時,只要把板片傾斜一個角度,就可以將它從上下導桿之間取出,而不必拆卸前支柱和活動壓緊板。對于小型的板式換熱器,可制成簡單的夾緊式。這種結構沒有清洗空間,清洗檢查時,板片不能掛在導桿上,結構輕便,但對大型的、需經常清洗的板式換熱器不太適用。對于需頻繁拆卸的板式換熱器,可采用頂壓式,拆卸很方便,但密封墊的受力不均勻,因此工作壓力不高。為了克服這種缺點,產生了頂壓和夾緊聯(lián)合作用的框架結構,使拆卸稍為方便些,但工作壓力也低于框架夾板夾緊式。對于要進行兩種以上介質換熱的板式換熱器,則可設置中間隔板,視換熱介質的數(shù)目設定一個或數(shù)個,多應用于乳品加工。此外,為了節(jié)約占地面積,可采用雙框架的結構,它有兩種型式,第一種是共用一個檢修空間,左、右各設一個固定的壓緊板,中間設兩個活動壓緊板;第二種是共用中間的固定壓緊板,左、右各設一個活動壓緊板。雙框架的結構,可視為兩臺板式換熱器裝在一起。
又稱管殼式換熱器,是目前化工生產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換熱器。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傳熱面積(40~150m2/m2)大且傳熱效果好。
此外,結構簡單,制造材料也較為廣泛,適應性強,尤其是在高溫、高壓和大型裝置中采用更為普遍。板式換熱器是一種新型換熱器,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結構緊湊,單位容積所提供的傳熱面積(250~1000m2/m2)大、材料耗量少、傳熱系數(shù)大,可以任意增減板數(shù)以調整傳熱面積,另外檢修、清洗都很方便,其使用范圍日益擴大。下面從結構和型式及性能等方面對列管式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進行比較。
從結構上比較列管式換熱器的構造
列管式換熱器主要由殼體、管束、管板(又稱花板)和頂蓋(又稱封頭)等部件組成。管束安裝在殼體內,兩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板分別焊在外殼的兩端,并在其上連接有頂蓋。頂蓋和殼體上裝有流體進、出口接管。沿著管長方向,常常裝有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擋板。進行換熱時,一種流體由頂蓋的進口管進入,通過平行管束的管內,從另一端頂蓋出口接管流出,稱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則由殼體的接管進入,在殼體與管束間的空隙處流過,而由另一接管流出,稱為殼程。管束的表面積即為傳熱面積。流體一次通過管程的稱為單管程,一次通過殼程的稱為單殼程。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大家都了解了,與列管式換熱器各有優(yōu)勢,需要根據(jù)自身的應用工況去選擇合適的換熱器種類,德州利元換熱器廠家專業(yè)生產換熱器,歡迎大家的咨詢!